2025年的夏天,北极圈的热浪再次打破历史记录,格陵兰东北部的“79号”冰川再次发生了大规模的冰架崩塌事件方道配资,这并非孤例,而是近年来格陵兰冰盖加速消融趋势的一个缩影。
格陵兰岛,这个名字或许带有一丝“绿色”的误导,实际上却是一个被平均厚度超过2000米的巨大冰盖覆盖的冰封世界,这片冰盖储藏的水量,足以让全球海平面上升超过7米,三百万年来,它如同一位沉睡的白色巨人,静静地记录着地球的气候变迁。
全球变暖是导致格陵兰冰川倒塌的根本原因,大气和海洋温度的升高,正从两个方向夹击这片古老的冰盖。
不断升高的气温导致冰盖表面的融水增多,这些融水汇集成巨大的冰面湖泊,湖水颜色深,吸收更多太阳辐射,进一步加速融化,更危险的是,这些融水会通过冰川的裂隙渗透到冰盖底部,像润滑剂一样,大大加快了冰川向海洋滑动的速度。
展开剩余70%与此同时,变暖的北大西洋暖流侵入格陵兰岛的峡湾,从冰川的末端,即与海洋接触的“脚”部进行掏蚀。这导致冰川末端的冰架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方道配资,最终以惊人的规模崩塌入海,这个过程被称为“冰山崩解”。
根据丹麦和格陵冷地质调查局等权威机构的数据,格陵兰冰盖的融化速度在过去20年里显著加快,它已经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,转变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单一贡献源。
格陵兰岛的冰川崩塌,看似远在天边,但其后果将通过全球海洋系统,无差别地传导至世界每一个角落,当数以亿吨计的融冰汇入海洋,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全球海平面的上涨。
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明确指出,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,到本世纪末,全球海平面预计将上升0.5至1米,甚至更高,而在这其中,格陵兰冰盖的融化将是主要推手。
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.8万公里漫长海岸线和密集人口经济带的国家来说,这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数字,中国的沿海地区,特别是三大经济圈,环渤海、长三角和珠三角,正是海平面上升影响最脆弱的区域。
以上海、天津、广州、深圳、香港等城市为代表的沿海特大都市,大多建立在低洼的三角洲平原之上,海拔极低,海平面的持续上升,将直接导致部分低洼地区被永久性淹没,同时海岸线将向内陆退缩,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会加剧,威胁沿海的基础设施,如港口、公路和防护堤。
海平面上升相当于“垫高了”风暴潮的起跳板,未来即使是同等级别的台风,其引发的风暴潮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入内陆的距离都将远超现在,对于上海和珠三角这样频繁遭受台风袭击的地区,这意味着防洪排涝的压力将呈指数级增长,“百年一遇”的洪水可能会变为“十年一遇”。
随着海平面上升方道配资,海水会通过河口倒灌,侵入内陆的淡水含水层和河流系统,这一过程称为“咸水入侵”,这将严重污染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,使得数千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和农业灌溉受到威胁,长三角地区已经面临着咸潮问题的困扰,未来的形势将更加严峻。
发布于:中国香港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