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奕汇网,我去学校办点事,门口遇到一位家长正在谩骂孩子:
你就是有问题,事多!不然为什么老师不找别的家长,就来找我们。别人都可以不说话,你为什么就憋不住!
我很想劝一劝家长,不要这样对待孩子,没用的。但又觉得自己这样说很冒昧,还是尊重每个家长的选择。
01
之所以看到那个家长,有想制止的冲动,有两个原因:
一个原因是自己是做家庭教育辅导的,见过太多的问题学霸孩子,最终一步步走向厌学和休学,甚至复学失败。
家长的家庭教育占的因素很大,原本很多错误的方式是可以规避的,但结果却很痛心。
另一个原因是我自己之前也是这样的家长,对孩子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,根本不听孩子的解释,也不关注孩子的诉求与动机。
家长这样单纯的讲道理和粗暴的训斥方式,以及催逼吼骂孩子,不仅不会让孩子意识到问题,甚至还会情绪激烈化,更加对抗父母,也会对老师有所不满。
展开剩余81%家长不能总埋怨孩子玻璃心,脆弱和怕吃苦,也要多去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,自己有没有偏颇的地方:
对孩子全然包办,娇惯和顺从,等孩子不符合预期时,气急败坏和各种指责评判;
对孩子有太多的负面评价,总是吵,批评和指责,把孩子的信心不知不觉中都摧毁了;
对孩子一言堂的管理模式,不要孩子以为,只要家长以为。
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父母越强硬越拿家长的权威来压制孩子,必将抗拒和反弹得更厉害。
只会双输,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02奕汇网
那么面对孩子的玻璃心和叛逆以及脆弱,放任不管肯定也是不行的。
关键是怎么管的问题,对于青少年来说,父母完全放任孩子,让孩子自己来也是不行的。
孩子的经历和阅历毕竟比较少,也会遇到很多搞不定的问题,还是需要父母多一点引导与支持。
但父母的角色更多是向导,而不是保姆。
只不过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总是混淆角色定位,容易把向导的身份转化为保姆,事无巨细的包办。
这样不仅帮不到孩子,还会挫败孩子的自主感与胜任感,会把孩子养得既吃不少生活和学习的苦,又接受不了落差与平庸。
在此之下,孩子就会变得脆弱,敏感和易怒,也会变得眼高手低,既自卑又自负。
孩子在最初只是一张白纸,父母怎么绘制,白纸就会呈现出来什么风景。
想让孩子有自信,能担当,父母要做的就是:
放手和正向反馈。
只有父母肯松开手,舍得让孩子跌倒,孩子才能有能力,有勇气爬起来。
只有父母多给孩子一点积极的鼓励与认同,孩子的自信心才能被催发与激活。
但更多父母对孩子都是秉承着嘴硬心软的方式,但凡孩子不符合自己预期,就开始上大道理,威胁和恐吓以及批评孩子。
但这样的方式,只会让孩子更叛逆,拿不上学,不学习和伤害自己为筹码来威胁父母就范。
这些无效沟通,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用错了反馈方式,对孩子只放狠话不敢真正做狠事,约定的规则也就一步步坍塌了。
03
我一直比较推崇正念养育,正念思维将我从至暗时刻中打捞上来,也让我的孩子从厌学和内耗中上岸。
正念练习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,都是十分有效的,且简单易行的。
思维方式的改变,会引起行为方式的改变,而正念则是引导家长换一种方式来看待问题:
首先,放下应该思维。
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父母,孩子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。
其次,放下超级父母的想法。
不管父母再怎么爱孩子,也没有办法帮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。并不是为人父母,就必须透支自己去满足孩子的需求。
最后,对人和事物要有意识从执念中剥离。
与其期待孩子改变,家长不如想办法让自己改变。
当家长放下焦虑和担心以及恐惧,就离灾难化思维越来越远。这时再看同一件事,就能更多元的角度去,更容易放下与自我和解。
当父母稳定的时候,孩子也就慢慢放松和稳定下来了。
很多父母都问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变孩子,其实父母只要能做到坚持改变自己,孩子的心理韧性,心理能量慢慢就增强了。
正念养育看不见摸不着,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,但父母用正向反馈就能看到负面事情中看到更多正向动机。
家长想得不一样奕汇网,做得自然也不同。
发布于:河南省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